ㄆㄚˋ
8左右结构
5
25232511基本区 U+5E15
mhrglbhalink46202

基本字义


ㄆㄚˋ

 ◎ 包头或擦手、脸用的布或绸,多为方形:首~。手~。

英语 turban, kerchief, veil; wrap

德语 Schnupftuch, Taschentuch (S)

法语 mouchoir

国语解释:

ㄆㄚˋ
  1. 旧时的头巾。《广韵·入声·辖韵》:「帕,帕额,首饰。」元·王逢〈叹病驼〉诗:「老奚首帕短裤靴,手持鞭策涕泗沱。」

  2. 用来擦拭的方形小巾,常随身携带。如:「手袙」、「香帕」。宋·释文莹《湘山野录·卷中》:「『汝哭何因无泪?』渐曰:『以帕拭干。』」

  3. 帷帐。元·陈旅〈题春宫倦绣图〉诗:「绿树垂垂护宝阑,床头翠帕羃双环。」

  1. 缠、裹绕。唐·韩愈〈元和圣德诗〉:「以锦缠股,以红帕首。」

康熙字典:

寅集中】【】 帕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5

【廣韻】莫鎋切【正韻】莫轄切,𠀤蠻去聲。【廣韻】額首飾。【正字通】紅綃抹額,軍容也。【韓愈·元和聖德詩】以錦纏股,以紅帕首。

又【集韻】普駕切,音怕。【釋名】帕腹,橫帕其腹也。

又【集韻】莫白切,音陌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:

卷七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帛三幅曰帊。从巾巴聲。普駕切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pʰɑ˥˧ 日语读音 TSUTSUMU韩语罗马 MAL PHA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pa5 [宝安腔] pa5 [梅县腔] pa5 [陆丰腔] pa5 [客语拼音字汇] pa4 [沙头角腔] pa5 [台湾四县腔] pa5 [东莞腔] pa5 [海陆腔] pa5粤语 paa3 paak3潮州话 pê3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
重定向至「帊」。
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帊」 說文‧巾部「帕」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异体字

详细字义


〈名〉

(1) 束额巾 [scarf;kerchief]。如:帕头(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);帕额(裹头巾);帕首(同“帕头”)

(2) 佩巾。通“帊” [handkerchief]。如:帕腹(兜肚)

(3) 帷帐 [curtain]

绿树垂垂护宝栏,床头翠帕幂双环。——陈旅《题春宫倦绣图诗》

(4) 俗称小方巾为帕 [towel;handkerchief]。如:手帕

(5) 压强单位。帕斯卡的简称 [Pascal],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

词性变化

〈动〉

缠绕,包裹 [twine;wrap up; bind up]

以锦缠股,以红帕首。——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

常用词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