é ㄜˊ
19左右结构
12
4111251344335554444基本区 U+8B4C
yetoyrbhfspyu02627

基本字义


é ㄜˊ

  1. 同“”。错误。《廣韻•戈韻》:“譌”,同“訛”。

其它字义


ㄨㄚˊ

  1. 同“”。变化。《廣雅•釋言》:“譌,譁也。”

其它字义


guĭ ㄍㄨㄟˇ

  1. 同“”。狡诈。《集韻•紙韻》:“詭,《説文》:‘責也。’一曰詐也。或从為。”

英语 false, erronious

法语 faux,erreur,tromper,duper,extorquer par chantage

国语解释:

  1. 」的異體字。

康熙字典:

酉集上】【】 譌·康熙筆画:19 ·部外筆画:12

【唐韻】五禾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吾禾切,𠀤音吪。【說文】譌言也。引《詩》民之譌言。今《小雅》作訛。

又【玉篇】僞也,化也,動也。

又妖言也。𠀤詳訛字註。

又【山海經】章莪山有鳥,名曰畢方,見則邑有譌火。【註】譌亦妖訛字。

又【集韻】吾瓜切,瓦平聲。與譁同。

又【集韻】古委切,音垝。與詭同。

说文解字:

卷三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譌言也。从言爲聲。《詩》曰:“民之譌言。”五禾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譌)譌言也。疑當作僞言也。唐風:人之爲言。定本作僞言。箋云:爲,人爲善言以稱薦之,欲使見進用也。小雅:民之訛言。箋云:訛,僞也。人以僞言相陷入。按爲、僞、譌古同,通用。尚書南譌,周禮注、漢書皆作南僞。从言爲聲。五禾切。十七部。詩曰:民之譌言。今小雅作訛。說文無訛有吪。吪,動也。訛者俗字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ɤ˧˥ 日语读音 NAMARI NAMARU AYAMARU韩语罗马 WA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ngo2 [客英字典] ngo2 [海陆腔] ngo2 [梅县腔] ngo2粤语 ngo4潮州话 ho3

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戈韻 平聲 訛小韻 五禾切 一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疑母 歌部 ;王力系统:疑母 歌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譌」 郭.忠.1「譌」 說文‧言部「譌」
「訛」 新甲3.61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