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ùn lún ㄌㄨㄣˋ ㄌㄨㄣˊ
15左右结构

简体


8 侖论
411125135125122基本区 U+8AD6
ywgayrombsoal08627

基本字义


lùn ㄌㄨㄣˋ

  1. 分析,说明事理。《説文•言部》:“論,議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。”《書•周官》:“兹惟三公,論道經邦,燮理陰陽。”三國蜀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先帝在時,每與臣論此事,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。”
  2. 衡量;评定。《商君書•禁使》:“賞隨功,罰隨罪,故論功察罪,不可不審也。”《吕氏春秋•論人》:“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。”高誘注:“論,猶論量也。”《禮記•王制》:“凡官民材,必先論之。”鄭玄注:“論,謂考其德行道藝。”《南史•茹法亮傳》:“内外要職及郡丞尉,皆論價而後行。”
  3. 定罪。《洪武正韻•真韻》:“論,決罪曰論。”《史記•孝文本紀》:“今犯法已論,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産坐之,及為收帑,朕甚不取。”《後漢書•魯丕傳》:“坐事下獄,司寇論。”李賢注:“决罪曰論。”唐白居易《重賦》:“税外加一物,皆以枉法論。”
  4. 推知。《荀子•解蔽》:“坐於室而見四海,處於今而論久遠。”《吕氏春秋•審應》:“違不肖,過不肖,而自以為能論天下之主乎?”《淮南子•説山》:“以小明大,以近論遠。”高誘注:“論,知也。”
  5. 陈述;叙说。《廣韻•魂韻》:“論,説也。”《淮南子•脩務》:“書傳之微者,唯聖人能論之。”高誘注:“論,叙也。”《文選•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衆形殊聲,不可勝論。”李善注引薛綜曰:“論,説也。”《水滸全傳》第一百一十回:“對席有個老者,便請會茶,閑口論閑話。”
  6. 顾及;考虑。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今取入則不然,不問可否,不論曲直,非秦者去,為客者逐。”唐李賀《公莫舞歌》:“漢王今日須秦印,絶臏刳腸臣不論。”
  7. 凭借;倚仗。元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三折:“想相如憑舌劍欺壓秦國,論胆量完璧而回,乃肱股忠烈之士。”元佚名《射柳捶丸》第四折:“不瞞天地説,論我的那武藝,那裏近的耶律萬户。”
  8. 依据,按照。如:论斤;论件;论年纪我大,论技术他高。《史記•蕭相國世家》:“既殺項羽定天下,論功行封。”清汪琬《西山漁父詞》:“笒筲個個盛魚滿,一舸銀魚論斗量。”
  9. 言论;主张;学说。如:唯物论;方法论;崇论宏议。《論語•先進》:“論篤是與?”何晏集解:“論篤者,謂口無擇言。”邢昺疏:“所論説皆重厚。”《公孫龍子•跡府》:“疾名實之散亂,因資材之所長,為守白之論。”宋徐夢莘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十六:“公(种師道)為都統制,論不與童貫合。”宋沈括《夢溪筆談•藥議》:“世俗似此之論甚多,皆謬説。”
  10. 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,即议论文。三國魏曹丕《典論•論文》:“夫文本同而末異,蓋奏、議宜雅,書、論宜理。”《文心雕龍•論説》:“論也者,彌綸羣言,而研經一理者也。”
  11. 释迦弟子解释经义、论辩法相的书籍,同“经”、“律”合称为“三藏”。“論藏”是梵语阿毗达摩藏的义译。《隋書•經籍志四》:“大業時,又令沙門智果,於東都内道場撰諸經目,分别條貫,以佛所説經為三部……又有菩薩及諸深解奥義、贊明佛理者,名之為論。”
  12. 古气球名。一种运动用具。《敦煌變文集•父母恩重經講經文》:“貪歡逐樂無時歇,打論樗蒲更不休。”宋陳元靚《事林廣記戊集》卷二:“論來得高,使花肩、和肩、倫北肩;論來得低,使虚蹬、蹋蹬;論來得淺,使魆搭、磨搭、抬頭搭;論來得深,使正騎、背騎、斜飛騎;論踢時四廂不背,論打後遠著人。”
  13.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四》:“論氏,吐蕃大姓。禄東贊生論欽陵,欽陵生贊婆,生弓仁。……宋論九齡,登科,華州人。”《萬姓統譜•元韻》:“論,吐番大姓。禄東贊之後。南北朝論叔達,西秦將軍。唐論傪,左衛大將軍;論維明,檢校工部尚書、鄜坊節度使。”

其它字义


lún ㄌㄨㄣˊ

  1. 《論語》的简称。南朝梁皇侃《論語義疏序》引漢劉向《别録》:“魯人所學謂之《魯論》,齊人所學謂之《齊論》,古壁所傳謂之《古論》。”《顔氏家訓•勉學》:“多者或至《禮》、《傳》,少者不失《詩》、《論》。”《二程全書•程氏遺書》卷十八:“學者先須讀《論》、《孟》,窮得《論》、《孟》,自有箇要約處,以此觀他經甚省力。”
  2. 通“倫”。➊伦次;条理。《釋名•釋典藝》:“論,倫也,有倫理也。”《晏子春秋•内篇諫下》:“且夫上正其治,下審其論,則貴賤不相踰越。”蘇輿校注:“論,讀為倫。倫,等也,言審其貴賤之等也。”《荀子•解蔽》:“萬物莫形而不見,莫見而不論,莫論而失位。”郝懿行注:“論,讀為倫。倫者,理也。”➋道理。《禮記•王制》:“凡制五刑,必即天論。”鄭玄注:“論或為倫。”陸德明釋文:“論,音倫。理也。”
  3. 通“掄”。选择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屯部》:“論,叚借為掄。”《國語•齊語》:“權節其用,論比其材。”韋昭注:“論,擇也。”《荀子•王霸》:“君者,論一相,陳一法,明一指,以兼覆之,兼炤之,以觀其成者也。”楊倞注:“論,選擇也。”
  4. 用同“掄(lūn)”。手臂用力旋动。元楊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三折:“〔尉〕我怎扶持江山社稷,難論着鞭簡共楂槌。”

英语 debate; discuss; discourse

德语 Abhandlung, wiss. Arbeit, Beitrag (S)​,Meinung, Auffassung (S)​,Theorie, (wiss., phil., weltanschl.)​ Position (S)​,analysieren, bewerten (V)​,Lun (Eig, Fam)

法语 (abrév. de LunYu, signifiant les Entretiens ou Analectes -de Confucius-)​,essai,théorie,doctrine,traiter,disserter de,discourir

国语解释:

ㄌㄨㄣˋlùn
  1. 分析、研议。如:「谈论」、「议论」、「讨论」。《文选·诸葛亮·出师表》:「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。」

  2. 评定、推断。如:「论罪」、「以小论大」。《史记·卷七·项羽本纪》:「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,居数日,军果败。」

  3. 叙述、陈述。如:「一概而论」、「相提并论」。《淮南子·修务》:「书传之微者,唯圣人能论之。」

  4. 依据、按照。如:「论理」、「论件计酬」。《史记·卷五三·萧相国世家》:「汉五年,既杀项羽定天下,论功行封。」

  5. 比作、视同、处理。如:「以弃权论」、「以作废论」、「告诉乃论」。

  6. 顾及、考虑。如:「不论是非」、「无论如何」。唐·李贺〈公莫舞歌〉:「汉王今日颁秦印,绝膑刳肠臣不论。」

  1. 主张、学说。如:「进化论」、「相对论」。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卷二六·药议》:「世俗似此之论甚多,皆谬说。」

  2. 文体名。主要以对人或事的议论为内容。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「论也者,弥纶群言,而精研一理者也。」

ㄌㄨㄣˊlún
  1. 《论语》的简称。如:「论孟导读」。

  2. 姓。如唐代有论惟明。

康熙字典:

酉集上】【】 論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8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盧昆切,音崘。【說文】議也。【廣韻】說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·賈疏】直言曰論,答難曰語。論者,語中之別,與言不同。

又【論語·序解正義】論者,綸也,輪也,理也,次也,撰也。以此書可經綸世務,故曰綸,圓轉無窮故曰輪,蘊含萬理故曰理,篇章有序故曰次,羣賢集定故曰撰。【文心雕龍】昔仲尼微言,門人追述,故仰其經目,稱爲論語,蓋羣論立名,始于兹矣。

又【釋名】倫也,有倫理也。【玉篇】思理也。【詩·大雅】於論鼓鐘。【傳】思也。【鄭箋】論之言倫也。【朱傳】言得其倫理也。

又【增韻】紬繹討論也。【孔安國·尚書序】討論典墳。

又【正韻】決罪曰論。

又官名。【金史·百官志】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,次曰國論、忽魯、勃極烈。國論,言貴。忽魯,猶總帥也。

又諸羌州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劒南道有論川州,開元後置。

又姓。【唐書】論弓仁,本吐蕃族也。

又三字姓。【金史·國語解·姓氏】烏古論曰商。

又【廣韻】力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龍春切,𠀤音倫。言有理也。

又【禮·王制】凡制五𠛬,必卽天論。【註】天論,天理也。與倫同。

又【玉篇】力困切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盧困切,𠀤崘去聲。義同。

又【正韻】辨論也。【書·周官】論道經邦。【傳】論者,講明之謂。【禮·王制】凡官民材,必先論之。【註】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。【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】論功行封。

又叶盧健切,音練。【前漢·敘傳】兵家之策,惟在不戰。營平皤皤,立功立論。

又叶聖閏切,音舜。【馮衍·顯志賦】澄德化之陵遲兮,烈𠛬罰之峭峻。燔商鞅之法術兮,燒韓非之說論。

又叶閭員切,音攣。【曹植·文帝誄】考諸先紀,尋之哲言。生若浮寄,惟德可論。 【字彙補】譌作𠐜,非。

说文解字:

卷三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議也。从言侖聲。盧昆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論)議也。論以侖會意。亼部曰:侖,思也。龠部曰:侖,理也。此非㒳義。思如玉部䚡理,自外可以知中之䚡。靈臺:於論𡔷鍾。毛曰:論,思也。此正許所本。詩於論正侖之假借。凡言語循其理,得其宜謂之論。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。皇侃依俗分去聲、平聲異其解,不知古無異義,亦無平、去之别也。王制:凡制五㓝,必卽天論。周易:君子以經論。中庸:經論天下之大經。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。許云:論者,議也。議者,語也。似未𧗊从言侖聲。當云从言侖,侖亦聲。盧昆切。十三部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luən˥˧; luən˧˥ 唐代读音 *luən luin luə̀n日语读音 AGETSURAU TOKU SADAMERU韩语罗马 LON YUN现代韩语 논 론越南语 luận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lun2 lun5 [客英字典] lun5 [沙头角腔] lun5 [宝安腔] lun3 [海陆腔] lun2 lun6 [东莞腔] lun3 lun2 [陆丰腔] lun6 [梅县腔] lun5 [客语拼音字汇] lon1 lun4粤语 leon4 leon6

近代音 來母 真文韻 平聲陽 論小空;來母 真文韻 去聲 論小空;中古音 來母 諄韻 平聲 淪小韻 力迍切 三等 合口;來母 魂韻 平聲 論小韻 盧昆切 一等 合口;來母 慁韻 去聲 論小韻 盧困切 一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來母 痕部 ;來母 痕部 ;王力系统:來母 文部 ;來母 文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侖」 中山王昔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「論」 說文‧言部「論」 睡.效35「論」「论」 「論」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异体字
𠐜
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