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éng ㄕㄥˊ
18左右结构

简体


12 䋲縄绳
5544442511251211511基本区 U+7E69
xmgv|xxgvfrxuzwx27917

基本字义


shéng ㄕㄥˊ

     ◎ 见“”。

英语 rope, string, cord; measure, restrain

德语 Seil

法语 corde,ficelle,redresser,corriger,réprimander

国语解释:

ㄕㄥˊshéng
  1. 用两股以上的麻、丝、草或尼龙丝、金属丝绞揉成的长条物。如:「麻」、「草」、「尼龙」。

  2. 绳墨,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「木直中,𫐓以为轮。」

  3. 规矩、准则。如:「准」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「其佐后土,执而制四方。」

  4. 姓。如明代有服。

  1. 约束、制裁。如:「绳之以法」。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天下初定,远方黔首未集,诸生皆诵法孔子,今上皆重法之,臣恐天下不安。唯上察之。」

  2. 纠正。三国魏·嵇康〈释私论〉:「今执必公之理,以不公之情。」

  3. 衡量。《礼记·乐记》:「省其文采,以德厚。」汉·郑玄·注:「,犹度也。」唐·孔颖达·正义:「是量度之物,经云以德厚谓度量之以道德仁厚。」

  4. 继承。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「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」

康熙字典:

未集中】【】 繩·康熙筆画:19 ·部外筆画:13

【廣韻】食陵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神陵切,𠀤音乗。【說文】索也。【急就篇註】繩謂紨兩股以上。總而合之者也。一曰麻絲曰繩,草謂之索。【易·繫辭】上古結繩而治。【書·說命】惟木從繩則正。【禮·經解】繩墨之於曲直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規圓生矩,矩方生繩,繩直生準。

又【書·囧命】繩愆糾謬。【疏】木不正者,以繩正之。繩謂彈正。

又【詩·周南】宜爾子孫繩繩兮。【傳】繩繩,戒愼也。【朱傳】不絕貌。

又【大雅】繩其祖武。【傳】繩,戒也。【朱傳】繩,繼也。

又【禮·樂記】省其文采,以繩德厚。【註】繩,猶度也。【史記·樂書註】王肅曰:繩,法也。

又【禮·深衣】負繩及踝以應直。【註】繩謂裻,與後幅相當之縫也。

又【左傳·莊十四年】蔡侯繩息嬀,以語楚子。【註】繩,譽也。【小爾雅】繩之,譽之也。

又【集韻】以證切,音孕。【周禮·秋官·薙氏】秋繩而芟之。【註】含實曰繩。

又【集韻】弭盡切,音泯。繩繩,無涯際貌。一曰運動不絕意。

又【集韻】石證切,音乗。𡽪也。

又【韻補】叶乗融切。【𨻰琳武庫賦】陵九城而上躋,起齊軌兮玉繩。車軒轔於雷室,騎浮厲乎雲宮。 【廣韻】俗作繩。

说文解字:

卷十三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索也。从糸,蠅省聲。食陵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繩)索也。索下云。繩也。艸有莖葉、可作繩索也。故从?糸。繩可以縣、可以束、可以爲閑。故釋訓曰。兢兢、繩繩、戒也。周南傳曰。繩繩、戒愼也。从糸。蠅省聲。食陵切。蠅字入黽部者、謂其虫大腹如黽類也。故蠅以黽會意。不以黽形聲。繩爲蠅省聲。故同在古音弟六部。黽則古音如芒。在弟十部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ʂəŋ˧˥ 唐代读音 jhiəng日语读音 NAWA TADASU韩语罗马 SUNG现代韩语越南语 thằng

客家话 [陆丰腔] shun3 [沙头角腔] sin2 [客英字典] shin2 shun2 [海陆腔] shin2 [梅县腔] shun2 shin2 [台湾四县腔] siin2 [东莞腔] sin2 [宝安腔] sin2 [客语拼音字汇] sin2粤语 sing4

近代音 審母 庚青韻 平聲陽 繩小空;中古音 牀船母 蒸韻 平聲 繩小韻 食陵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定母 登部 ;影母 登部 ;王力系统:船母 蒸部 ;餘母 蒸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繩」 包牘1「繩」 說文‧糸部「繩」「绳」 「繩」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异体字
𦃰
𦃻
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