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ǎo ㄉㄠˇ
17左右结构
14 搗捯
12112151211251124基本区 U+64E3
rfnfqgnidbjd54041

基本字义


dǎo ㄉㄠˇ

  1. 舂、撞擊,通“”。
  2. 衝擊,攻破:批亢~虛。

英语 hull; thresh; beat, attack

德语 zerstoßen ,anregen, bewegen

法语 remuer,mixer

国语解释:

ㄉㄠˇdǎo
  1. 舂、撞擊。如:「擣米」、「擣藥」。

  2. 搥擊。唐·韓愈〈春雪〉詩:「城險疑懸布,砧寒未擣綃。」

  3. 攻破。《史記·卷六五·孫子吳起傳》:「批亢擣虛,形格勢禁,則自為解耳。」

康熙字典:

卯集中】【】 擣·康熙筆画:18 ·部外筆画:14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都晧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覩老切,𠀤音倒。【說文】本作𢶈。手椎也。【禮·內·則】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,必脄。一曰築也,敲也,舂也。【詩·小雅】我心憂傷,惄焉如擣。

又【揚子·方言】依也。【郭璞註】謂可依倚之也。

又【集韻】𨻰留切,音稠。聚也。【史記·龜筴傳】上有擣蓍,下有神龜。【註】擣,古稠字。擣蓍卽藂蓍。○按《字彙》改从木,入木部檮字。註誤。或作搗。

又作捯。俗作㨶。

说文解字:

卷十二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手推也。一曰築也。从手𠷎聲。都皓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擣)手椎也。以手爲椎而椎之。一曰築也。木部曰:築,𢶈也。二篆爲轉注。築者必用築,非徒手也,故爲别。从手𠷎聲。都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小徐本篆作擣,解云壽聲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tɑu˨˩˦ 唐代读音 *dɑ̌u日语读音 TSUKU UTSU FURERU韩语罗马 TO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梅县腔] dau3 dau5 [海陆腔] dau3 do3 [客英字典] dau3 [沙头角腔] dau3 [陆丰腔] do1 [台湾四县腔] dau3 do3 [宝安腔] dau3粤语 dou2潮州话 dau2

近代音 中古音 端母 晧韻 上聲 倒小韻 都晧切 一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端母 蕭部 ;王力系统:端母 幽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擣」 說文‧手部「擣」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异体字
𢭏
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