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ài ㄌㄞˋ
21左上包围结构

简体


16 癞瘌癘癩
413411251234352511134基本区 U+7669
ugkm|uskmkdlctfrl00186

基本字义


lài ㄌㄞˋ

  1. 麻風病。
  2. 癬疥等皮膚病:~子。~皮狗(喻不要臉的人)。
  3. 表皮凸凹不平或有斑點的:~瓜(即“苦瓜”)。~蛤蟆。

英语 leprosy, scabies, mange; shoddy

德语 Krätze (S)

法语 maladie de peau,lèpre,gale

国语解释:

ㄌㄞˋlài
  1. 病名。即麻瘋。參見「麻瘋 」條。

  2. 生癬或疥瘡而使毛髮脫落的狀況。如:「他因常年頭上長癬,頭髮有一撮沒一撮的,所以村子裡都叫他『王癩子』。」

  1. 不好。如:「東西有好有癩。」通「賴」。

康熙字典:

午集中】【】 癩·康熙筆画:21 ·部外筆画:16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落蓋切,音賴。【說文】惡疾也。【論語】伯牛有疾。【註】先儒以爲癩也。本作癘。

又【廣韻】盧達切【集韻】郎達切,𠀤音辣。與瘌同。

说文解字:
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癩”字头,请参考“”字:)
卷七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楚人謂藥毒曰痛瘌。从疒剌聲。盧達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瘌)楚人謂藥毒曰痛瘌。方言曰。凡飮藥傅藥而毒、南楚之外謂之剌。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癆。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眠。或謂之眩。自關而西謂之毒瘌。痛也。郭云。癆、瘌皆辛螫也。按瘌如俗語言辛辣。𤕫。剌聲。𨔶切。十五部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lĄi˥˧ 日语读音 KATTAI韩语罗马 LA现代韩语 나 라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lau3 lai5 [客英字典] lai5 [海陆腔] lau3 lai5 [梅县腔] tai5 lai5 [陆丰腔] lai5 [东莞腔] lai3 [客语拼音字汇] lad5 lai4 [宝安腔] lai3 | lai5 | lat7粤语 laai3潮州话 nai6

近代音 來母 皆來韻 去聲 賴小空;中古音 來母 曷韻 入聲 剌小韻 盧達切 一等 開口;來母 泰韻 去聲 賴小韻 落蓋切 一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來母 曷部 ;王力系统:來母 月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异体字

詳細字義


(1)

(2) 另見 lài

常用詞組


癩痢

基本詞義


lài

〈名〉

(1) (形聲。從疒( chuáng),表示與疾病有關,賴聲。本義:病名。即“麻瘋”)

(2) 同“癧”。麻風病 [leprosy]

如:癩可(指宋僧祖可。因身披惡疾,故稱);癩菌(麻風病的病原體)

(3) 〈方〉∶惡瘡;頑癬 [favus]

如:癩皮(身患頑癬,毛禿皮厚);癩肉頑皮(身患頑癬,皮肉喪失知覺);癩瘡(惡瘡;頑癬);癩頭(長黃癬的頭);癩癬(泛指黃癬、白癬及其他癬瘡)

詞性變化


lài

〈形〉

(1) 壞;低劣 [bad]

如:癩子(俗指無恥、唯利是圖的人)

(2)[dirty]

但凡客商在路,早晚安歇,有兩件事免不得,吃癩碗,睡死人牀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
(3) 另見

常用詞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