ㄨˊ
12上下结构

简体


8 㷻无橆
311222214444基本区 U+7121
rlgo|tglootfmaeu80331

基本字义


ㄨˊ

  1. 没有,跟“有”相对。《玉篇•亡部》:“無,不有也。”《廣韻•虞韻》:“無,有無也。”《孫子•軍争》:“是故軍無輜重則亡,無糧食則亡,無委積則亡。”《史記•萬石張叔列傳》:“上以為廉,忠實無他腸,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。”
  2. 哲学概念。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。《老子》第四十章:“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無。”王弼注:“天下之物,皆以有為生,有之所始,以無為本。”清王夫之《張子正蒙注•太和篇》:“凡虚空皆氣也,聚則顯,顯則人謂之有;散則隱,隱則人謂之無。”
  3. 间隙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無,閒也。”郭璞注:“虚、無,皆有閒隙。“郝懿行義疏:“無者,有之閒也。”《老子》第十一章:“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無有,車之用。埏埴以為器,當其無有,器之用。鑿户牖以為室,當其無有,室之用。”高亨正詁:“無,謂輪之空處;有,謂輪之實體。”
  4. 非,不是。清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十:“無,非也。”《管子•形勢》:“則國非其國,而民無其民也。”《禮記•禮器》:“忠信之人,可以學禮。苟無忠信之人,則禮不虚道。”
  5. 荒芜。后作“蕪”。清吴楚《説文染指•釋无無》:“《林部》:無,豐也。其實無即荒蕪本字,無與荒等也。荒本大荒之荒,草木雖豐盛而未加治理則財用未興,故又為虚荒之荒。”清謝彦華《説文閒載》:“余意無蕪為古今字。《釋詁》:‘蕪、茂,豐也。’《釋文》云:'古本作無。’……从艸者為後出之字。”《楚辭•九辯》:“塊獨守此無澤兮,仰浮雲而永歎。”
  6. 代词。表示不定指的人、事物、时间、处所等,相当于“没有哪个”、“没有法子”。如:无可奈何。《孟子•梁惠王上》:“察鄰國之政,無如寡人之用心者。”唐柳宗元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:“日與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……無遠不到。”
  7. 副词。➊表示否定。➀相当于“不”。清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十:“無,不也。”《書•洪範》:“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”南朝宋鮑照《代陳思王京洛篇》:“珠簾無隔露,羅幌不勝風。”➁相当于“未”。杨树达《詞詮》卷八:“無,否定副詞,未也。”《荀子•正名》:“志輕理而不重物者,無之有也;外重物而不内憂者,無之有也;行離理而不外危者,無之有也;外危而不内恐者,無之有也。”王引之釋詞:“無,未也。”唐杜甫《丹青引•贈曹將軍霸》:“學書初學衛夫人,但恨無過王右軍。”《資治通鑑•周赧王二十七年》:“秦稱之,天下安之,王乃稱之,無後也。”胡三省注:“無後猶言未晚。”➋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得无”。清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十:“無,猶得無也。”《儀禮•士喪禮》:“哀子某,為其父某甫筮宅,度兹幽宅,兆基無有後艱?”鄭玄注:“兆域之始,得無後將有艱難乎?”《韓非子•内儲説上》:“太仁薛公則大臣無重,太不忍諸田則父兄犯法。”王先慎注:“此謂齊王不裁抑薛公,則大臣得無重乎?無,猶得無也。”➌表示疑问,用在句尾,相当于“不”、“没”。清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十:“無,否也。”唐朱慶餘《近試上張籍水部》:“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?”宋毛开《水調歌頭•送周元時》:“為問苕溪水,留得此翁無?”清鄭珍《江邊老叟》:“今春宿麥雖云好,未省收前堤决無?”
  8. 连词。➊表示条件关系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詩•魯頌•泮水》:“無小無大,從公于邁。”宋王安石《幽谷引》:“芳可搴兮甘可漱,無壯無穉兮,環公以笑。”明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十四:“凡朝廷事無内外,政無大小,悉斷自宸衷,不使内官得與其謀。”➋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“即使”。裴学海《古書虚字集釋》卷十:“無,猶雖也。”《左傳•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邾人以須句故出師。公卑邾,不設備而禦之。臧文仲曰:‘國無小,不可易也。’”
  9. 助词。用于句首。清王引之《經傳釋詞》卷十:“孟康注《漢書•貨殖傳》曰:‘無,發聲助也。’”杨树达《詞詮》卷八:“無,語首助詞,無義。”《詩•大雅•文王》:“王之藎臣,無念爾祖。”毛傳:“無念,念也。”《左傳•隱公十一年》:“若寡人得没于地,天其以禮悔禍于許,無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,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,如舊昬媾。”杜預注:“無寧,寧也。”
  10. “毋”。副词。不要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豫部》:“無,叚借為毋。”《書•益稷》:“無若丹朱傲,惟慢遊是好。”《孟子•梁惠王上》:“王無罪歲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杨伯峻注:“無,同毋,表示禁止的副詞。”南朝梁劉孝威《公無渡河》:“請公無渡河,河廣風威厲。”清洪仁迁《二月下澣軍次遂安城北》:“丈夫不下英雄淚,壯士無忘漂母飧。”
  11. 通“幠(hū)”。覆盖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豫部》:“無,叚借為幠。”《荀子•禮論》:“無帾絲歶縷翣,其䫉以象菲帷幬尉也。”楊倞注:“無,讀為幠。幠,覆也,所以覆尸者也。《士喪禮》‘幠用斂衾夷衾’是也。”
  12. 姓。《姓觿•虞韻》:“無,一作鄦。《姓考》云:鄦公之後。《郡國志》云:古鄦國在潁川。或云無氏出堯臣無句之後。《路史》云:‘無句’一作‘無間’。”《正字通•火部》:“無,姓。漢無且;明無能。”

其它字义


ㄇㄛˊ

  1. 〔南無〕见“”。

英语 negative, no, not; lack, have no

德语 Nichts (Philos)​,es hat nicht ,fehlen, un- ,keiner,keine ,nein,nicht, ohne

法语 non,71e radical

国语解释:

ㄨˊ
  1. 没有。如:「有头无尾」、「独一无二」。《孙子·军争》:「是故军无辎重则亡,无粮食则亡,无委积则亡。」《史记·卷一○三·万石君传》:「上以为廉,忠实无他肠,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。」

  1. 不要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「无曲防,无遏籴。」南朝梁·刘孝威〈公无渡河〉诗:「请公无渡河,河广风威厉。」通「毋」。

  2. 未。《荀子·正名》:「志轻理而不重物者,无之有也;外重物而不内忧者,无之有也。」唐·杜甫〈丹青引〉:「学书初学卫夫人,但恨无过王右军。」

  3. 不论、不管。如:「事无大小,都由他决定。」《诗经·鲁颂·泮水》:「无小无大,从公于迈。」

  4. 不、没。《书经·洪范》:「无偏无党,王道荡荡。」南朝宋·鲍照〈代陈思王京洛篇〉:「珠帘无隔露,罗幌不胜风。」

  5. 非、不是。《礼记·礼器》:「忠信之人,可以学礼,苟无忠信之人,则礼不虚道。」

  1. 用于句首。无义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「王之荩臣,无念尔祖。」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「若寡人得没于地,天其以礼悔祸于许,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。」

  2. 用于句末。唐·朱庆余〈近试上张水部〉诗:「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?」同「 」。

  1. 姓。如汉代有无且。

ㄇㄛˊ
  1. 参见「南无 」条。

康熙字典:

巳集中】【】 無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8

〔古文〕𣟒𣚨𠘩【唐韻】武扶切【廣韻】武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微夫切,𠀤音巫。【說文】亡也。【玉篇】不有也。【書·舜典】剛而無虐,𥳑而無傲。

又【益稷】懋遷有無化居。

又【爾雅·釋詁】虛無之閒也。【註】虛無皆有閒隙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無。【周子·太極圖說】無極而太極。

又【禮·三年問】無易之道也。【註】無,猶不也。

又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越巂郡會無縣。

又姓。【正字通】漢無且明,無能。

又【廣韻】漢複姓無庸無鉤,俱出自楚。

又文無,藥名。【古今注】相別贈之以文無。文無,一名當歸。

又【說文奇字】作无。【玉篇】虛无也。周易無字俱作无。

又【集韻】或作亡。【詩·衞風】何有何亡。

又通作毋。書,無逸。【史記·魯世家】作毋逸。

又通作毛。【後漢·馮衍傳】飢者毛食。【註】衍集:毛作無。今俗語猶然。或古亦通乎。【佩觿集】河朔謂無曰毛。【通雅】江楚廣東呼無曰毛。

又【集韻】或作武。◎按禮器:詔侑武方。註:武當爲無,聲之誤也。鄭註:明言其誤。集韻合無,武爲一。非。 【集韻】無或作橆。韻會,𣞣本古文蕃𣞣字。篆借爲有無字。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。〇按說文𣠮,从亡無聲,在亡部。至蕃橆之橆,在林部。音義各別,不云相通。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,不應借用。玉篇集韻韻會俱非。韻會蕃橆作蕃𣞣,尤非。

又按讀書通云: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,或止義通,或止音近,實非一字也。讀書通誤。

又梵言,南無呼那謨。那如拏之上聲,謨音如摩,猶云歸依也。

说文解字:

卷十二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亡也。从亡無聲。

无,奇字无,通於元者。王育說:天屈西北爲无。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𣠮) 亡也。 凡所失者,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也。此有無字正體。而俗作無。無乃𣞤之隷變。𣞤之訓豐也。與無義正相反。然則隷變之時。昧於亡爲其義。𣞤爲其聲。有聲無義。殊爲乖繆。古有叚𣞤𣠮者。要不得云本無二字。漢隷多作𣠮可證也。或叚亡爲無者,其義同。其音則雙聲也。 从亡𣞤聲。 按不用莫聲而用𣞤聲者,形聲中有會意。凡物必自多而少而無。老子所謂多藏必厚亡也。武夫切。五部。古音武夫與莫胡二切不别。故無,模同音。其轉語則水經注云燕人謂無爲毛,楊子以曼爲無,今人謂無有爲𣳚有皆是也。

(无) 奇字無也。 謂古文奇字如此作也。今六經惟易用此字。 通於元者。 元俗刻作无。今依宋本正。禮運曰:是謂合莫。注引孝經說曰:上通元莫。正義云。上通元莫者,孝經緯文。言人之精靈所感。上通元氣寂寞。引之者證莫爲虛無也。正本元字作无。謂虛無寂寞。義或然也。按此注疏今本譌誤不可讀。而北宋本可據正。疏正本字當是定本之誤。謂鄭引上通元莫,顔師古定本作无莫也。依許云通於元者,虛无道也。則孝經緯必作元莫矣。葢其義謂上通元始。故其字形亦用元篆。上毌於一。 虛无道也。 謂虛无之道上通元氣寂寞也。玉篇曰:无,虛无也。奇字之无與篆文之𣞤義乃微别。許說其義。非僅說其形也。 王育說:天屈西北爲无。 此稱王育說又无之别一義也。亦說其義。非說其其。屈猶傾也。天傾西北。地不满東南。見列子及素問。天傾西北者,謂天體不能正圜也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wu˧˥ 唐代读音 *mio日语读音 NAI NAKARE韩语罗马 MWU现代韩语越南语

客家话 [陆丰腔] wu3 [宝安腔] wu2 [海陆腔] wu2 mo2 [东莞腔] wu2 [沙头角腔] wu2 [梅县腔] wu2 [台湾四县腔] wu2 mo2 [客语拼音字汇] mau2 mo2 vu2 [客英字典] mau2 mo2 vu2粤语 mou4潮州话 bho5

近代音 微母 魚模韻 平聲陽 無小空;中古音 微母 虞韻 平聲 無小韻 武夫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明母 模部 ;王力系统:明母 魚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舞」 鐵120.3合16000「無」 作冊般甗商代晚期集成944「無」 包2.15「無」 說文‧林部「無」 睡.秦8「無」「无」 「無」
「舞」 甲2858合21473「無」 毛伯簋西周晚期集成4009「無」 曾95
「舞」 甲2858合21473「無」 伊簋西周晚期集成4287「無」 郭.老甲.31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异体字
𠘩
𡙻
𣑨
𣚨
𣞤
𣟒
𣠮
𤀢
𤍍
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