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āo ㄔㄠ
12左右结构

简体


4 抄摷钞
341124312343基本区 U+9214
qittcfhpkm89120

基本字义


chāo ㄔㄠˉ

  1. 同“”。
  2. 紙幣:~票。現~。兌換外~。

英语 paper money, bank notes; copy

法语 billet de banque

国语解释:

ㄔㄠchāo
  1. 纸币、钱财。如:「千元大」、「让你破,真不好意思。」

  2. 文学作品等经过选录而编成的书。如清代曾国藩编有经史百家杂与十八家诗二书。

  3. 姓。如明代有秀。

  1. 掠取、掠夺。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劝将》:「东寇赵、魏,西蜀、汉。」《后汉书·卷七三·公孙瓒传》:「克会期日,攻郡县,此岂大臣所当施为?」

  2. 誊写。《抱朴子·内篇·金丹》:「余今略金丹之都,较以示后之同志。」

ㄔㄠˋ​chào
  1. (一)​之又音。

康熙字典:

戌集上】【】 鈔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4

【唐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楚交切【集韻】初交切,𠀤音䜈。【說文】叉取也。【徐鉉曰】今俗別作抄。【廣韻】略也。【後漢·公孫瓚傳】尅會期日,攻鈔郡縣。

又【韻會】或作摷。【張衡·東京賦】摷昆聊。

又作抄。【杜甫詩】飯抄雲子白。

又姓。【正字通】明鈔秀,鈔奇。

又【增韻】謄寫也。【抱朴子·金丹卷】余令略鈔金丹之都,較以示後之同志者。

又【博雅】强也。

又【廣韻】初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楚敎切,𠀤音勦。【周禮·夏官·射鳥氏敺烏鳶註】烏鳶善鈔,盜便汙人。【釋文】鈔,初敎反。

又【正字通】楮貨名。宋史,紹興二十四年,女眞以銅少,循宋交子法,造鈔引一貫、二貫、三貫、五貫、十貫五等謂之大鈔。一百、二百、三百、五百、七百五等謂之小鈔。與錢𠀤用,以七年爲限,納舊易新,諸路置交鈔庫官受之,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,公私便焉。

又【韻會定正】官收物而給印信文憑也。卽今鈔關。

又與杪同。【管子·幼官篇】敎行於鈔。【註】鈔,末也。【又】聽於鈔,故能聞未極。【註】鈔,深遠也。

又【集韻】齒紹切,音𪍑。取也。

说文解字:

卷十四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叉取也。从金少聲。楚交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抄。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鈔)叉取也。叉者、手指相逪也。手指突入其閒而取之、是之謂鈔。字从金者、容以金鐵諸器刺取之矣。曲禮曰。母剿說。剿卽鈔字之叚借也。今謂竊取人文字曰鈔。俗作抄。从金。少聲。楚交切。二部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tʂʰɑu˥ 日语读音 HASAMITORU KASUMERU UTSUSU韩语罗马 CHO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cau1 [客语拼音字汇] cau1 [陆丰腔] cau1 [台湾四县腔] cau1 [东莞腔] cau1 [客英字典] cau1 cau5 [梅县腔] cau1 [宝安腔] cau1粤语 caau1潮州话 cau1

近代音 穿母 蕭豪韻 去聲 鈔小空;中古音 穿初母 肴韻 平聲 䜈小韻 楚交切 二等 開口;穿初母 效韻 去聲 抄小韻 初敎切 二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清母 豪部 ;王力系统:初母 宵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鈔」 包2.263「鈔」 說文‧金部「鈔」「钞」 「鈔」
「鈔」 信2.08
「鈔」 郭.語4.23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异体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