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ì ㄎㄨㄟˋ
18左右结构

简体


12 䠿瞶聩
122111251212511134基本区 U+8075
bkhmsjlmcceal15486

基本字义


kuì ㄎㄨㄟˋ

     ◎ 见“”。

英语 deaf

德语 schwerhörig, taub

法语 sourd

国语解释:

ㄎㄨㄟˋkuì
  1. 耳聋、听不见。宋·范成大〈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〉诗:「盆倾耳双,斗暗目四眩。」

  2. 糊涂不明事理。如:「昏」。唐·皮日休〈耳箴〉:「近贤则聪,近愚则。」

  1. 耳朵听不见的人。如:「振聋发」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「嚚瘖不可使言,聋不可使听。」

康熙字典:

未集中】【】 聵·康熙筆画:18 ·部外筆画:12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五怪切【韻會】魚怪切,𠀤𩕕。【說文】聾也。【晉語】聾聵,不可使𦗟。【註】生而聾曰聵。 【類篇】或作𦖥。亦作𦗿

说文解字:

卷十二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聾也。从耳貴聲。𦖥,聵或从㕟。五怪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當从𦳋省,義見𦳋字注。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聵)聾也。國語曰。聾聵不可使聽。韋云。耳不別五聲之和曰聾。生而聾曰聵。从耳。𧷈聲。五怪切。十五部。


(𦖥)聵或从㕟。許書㕟聲之字三。而逸㕟篆。


(𦘄)或从𧱏作。?應改䇂省。說見豕部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kʰuei˥˧ 日语读音 TSUNBO韩语罗马 OY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kui6 kui3 [客语拼音字汇] kui3 [台湾四县腔] kui5 kui3 [宝安腔] kui3 [客英字典] kwui5粤语 kui2

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怪韻 去聲 聵小韻 五怪切 二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疑母 沒部 ;王力系统:疑母 物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聵」 說文‧耳部「聵」「聩」 「聵」
「𦖥」 說文或體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异体字
𦖥
𦗿
𦘃
𦘄
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