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ōng ㄩㄥ
23左上包围结构

简体


18 㿈痈癕臃
41341555251521532411121基本区 U+7670
uvkykvugtzyn00115

基本字义


yōng ㄩㄥˉ

     ◎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,易生於頸、背部,常伴有畏寒、發熱等全身症狀:~疽。吮~舐痔(喻不擇手段地巴結,厚顏無恥地迎合權貴)。

英语 carbuncle, sore, ulcer, abscess

德语 Karbunkel, Karfunkel (S)

法语 ulcère,abcès

国语解释:

ㄩㄥyōng
  1.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及坏死性炎症。多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,呈局部肿胀,中央有许多小孔,呈瘘管状,非常疼痛。有发烧、寒颤等现象,严重时,甚至并发败血症。

康熙字典:

午集中】【】 癰·康熙筆画:23 ·部外筆画:18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於容切,音邕。【說文】腫也。【廣韻】癰癤。【釋名】癰,壅也。氣壅否結,裹而潰也。【正字通】惡瘡也。有疵癰,赤施,兔齧,走緩四淫。厲癰,脫癰諸名。皆氣血稽留,榮衞不通之所致也。【後漢·律曆志】驚蟄晷長八尺二寸,未當至而至,多病癰疽脛腫。

又地名。與雍州之雍通。【後漢·獻帝紀】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。【註】謂金城,酒泉,墩煌,張掖。

又邕上聲。【戰國策】夫癘雖癰腫胞疾。【釋文】癰,委勇反。 【集韻】亦作臃。

又書作𦡈。【韻會】或作𤻕

说文解字:

卷七】【
『說文解字』

腫也。从疒雝聲。於容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癰)腫也。肉部曰。腫、癰也。按腫之本義謂癰。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。如上文癅、腫也。痤、小腫也。則非謂癰也。釋名曰。癰、壅也。氣壅否結裏而潰也。𤕫。雝聲。於容切。九部。

音韵方言:

国际音标 juŋ˥ 日语读音 HAREMONO韩语罗马 YONG现代韩语越南语 ung
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jung1 [陆丰腔] jung1 [宝安腔] jung1 [台湾四县腔] jung1 [东莞腔] jung1 [海陆腔] rung1粤语 jung1

近代音 影母 東鍾韻 平聲陰 翁小空;中古音 影母 鍾韻 平聲 邕小韻 於容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影母 東部 ;王力系统:影母 東部 ;

字源字形:
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
「癰」 二十一年啟封令癕戈戰國晚期集成11306「癰」 說文‧疒部「癰」 睡.封86「癰」「痈」 「癰」
字形对比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异体字
𤻕
𤼟
𦡈